6月29日,据《多维》报道,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接班人安排从来都是广受关注的重要政治议题。中共二十大是否会有接班人的安排,也是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接班人是谁?二十大后的制度更迭与政治想象】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June 28, 2021
谁会成为习近平的接班人?就目前中国的政治接班梯队看,相对较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中,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以及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有可能的人选。 https://t.co/ptVxvboNbW pic.twitter.com/uYHolF7BQJ
回顾历史,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大闭幕后,江泽民等7位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江泽民笑着对记者们介绍原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又介绍新当选的3位常委。江泽民指着胡锦涛说:“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今年49岁。”
胡锦涛从1992年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开始,到中共十五大政治局常委中他位次的移前,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泽民执政两届之后,和平交权给接班人胡锦涛,胡锦涛至此开始担任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直至2012年中共十八大实现权力交接。胡锦涛被广泛认为是源自中共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钦点”。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习近平、李克强两位“年轻人”双双进入政治局常委会,正式以第五代接班人身份登上中共最高政治舞台,两人在5年后的中共十八大,分别接任中共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实现了中共政治权力的平稳、有序过度。虽然海外舆论场不断传出“府院之争”的声音,但回顾两人中共十八大至今搭档已近10年的时间,习李并未显现出分歧之处,恰恰相反,二人堪称配合默契。
距离预料中的中共二十大尚有一年多时间,截至目前,所有的迹象显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在中共二十大继续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而存在,这几乎是毫无疑问。因此,外界更关注的是,中共二十大是否将有接班人安排,以及谁将可能成为潜在的接班人。
根据中共十四大以来的政治传统,为了更好的培养接班人,加强对接班人的历练,一般会提前一届甚至两届让其升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为未来接班做准备。不过,中共十九大并未对此作出明显的人事安排,基于传统的中共人事换届分析,中共二十大是中共高层人事的换届大年,是接班梯队上位的重要节点,因此明年的中共二十大对于观察中共未来接班人安排至关重要。
邓小平曾经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接班人的安排,同样也是中国能够稳如泰山关键中的关键,事关中共执政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对中共来说是不可能回避的政治议题。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中共建政100年奋斗目标重新定义。要实现这一目标,自然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自然需要接班人。
那么,谁会成为习近平的接班人?就目前中国的政治接班梯队看,相对较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中,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以及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有可能的人选。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人选,比如同样年轻的中办主任丁薛祥。
从接班梯队看,胡春华一直被认为是中共高层重点培养的接班候选人之一。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入政治局,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后奉调入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被胡锦涛、习近平一路培养、历练,显然其未来将获得重用。近来,有声音称胡春华会在中共二十大后接替李克强出任国务总理。但这并不妨碍他未来接班的可能,因为中共并非没有总理接任总书记的先例。
1960年出生的陈敏尔,中共十八大后他历任贵州省长、省委书记、重庆市委书记,被不少人视为重点培养的接班人选。生于1959年的李强年龄最大,中共十八大后历任浙江省长、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可谓在中国最发达地区(长三角)历练最久的未来可能的接班人之一。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里仅有的三位“60后”之一,1963年的丁薛祥在所有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是次年轻的,作为习近平最为信任的“大秘”,也不排除未来有接班的机会。
综合来看,他们各有优势,谁会成为习近平的接班人,虽然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人选的可能,甚至理论上不排除现在比较年轻的省委书记被迅速提拔为下一代接班人可能,但已是政治局委员的他们无疑是最接近接班人的选项。
多维新闻此前就曾指出,中共二十大,对于中共极具承上启下的节点意义,它是中共开启第二个百年的第一次党代会,其所面对的不仅是中共内部人事更迭和布局的需要,更要考虑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对未来10年,甚至20年或者更长时间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布局。因此,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在传统的人事考量之外,可能会更加侧重对于更长远的未来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