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號稱全球第叁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的中國紫光集團7月9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根據中國媒體披露,紫光集團已經負債超兩千億元人民幣。台灣成功大學電機係教授李忠憲不禁感慨,當年他們號召聯署“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被產業大佬甚至媒體高層的批評,如今短短六年不到,李忠憲說,“看到壞人現世報,就是最大的獎杯”。
【中國紫光申請破產 習近平左右爲難 台灣教授:現世報】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July 12, 2021
習近平會不會救紫光,這是壹個問題,因爲這是壹個指標。如果他不救,會影響他過去的談話以及政策部分。值得觀察的是,如果中國不救的話,代表中國的資金出了問題。https://t.co/Cxa5TlWOqg pic.twitter.com/CD0XxfBsVw
紫光集團9日公告,收到北京壹中院送達的《通知書》:相關債權人以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爲由,向法院申請對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時光推前到2015年11月,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挾着資金優勢,與台灣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共同宣布,打算斥資台幣194億元取得力成25%股權,壹躍成爲力成第壹大股東,併取得壹席董事席位,創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引進中資的首例。
紫光不以此爲滿足,當時趙偉國還宣稱,如果台灣法律允許,他會儘快促成紫光與IC設計大廠聯發科合併。當時趙偉國還呼籲中國官方,應向台灣施壓開放晶片(IC)產業,否則就應禁止台灣品牌、台灣製造的晶片和相關產品在中國銷售。紫光當時的大動作,引起台灣學者憂心,聯發科在合併後要面對的是壹整個國家的勢力,恐失去經營自主權。
紫光2015年備足銀彈來台攻城掠地 台灣500學者聯署擋下
當時台灣學界發起“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聯署,超過500位包括台灣電機、資訊以及其他領域的學者、專家參與聯署才擋下紫光的購併野心。
成功大學電機係教授李忠憲告訴本台,當初如果沒有擋下來,後續的效應最慘的就是美國覺得台灣不可靠,因爲台灣的公司成爲中國的公司,在幹淨網路這部分,台灣會被認爲是中國的壹部分,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的關注與信任,會轉到競爭對手國比如韓國,保衛台灣最重要的“矽盾”就完全消失。
李忠憲:“台灣在自由世界產業的地位恐怕會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且妳當初讓它進來,現在就沒辦法,因爲這是不可逆的。在川普美中經濟大戰的時候,台灣地位就會很尴尬,到底是站在哪壹邊?(中國想要)用經濟達到政治目的恐怕就會成功。”
當年也是領銜聯署的參與者之壹的台灣大學電機係暨電信所教授林宗男接受本台訪問時形容,當年如果讓紫光入主成功的話,就像明朝末年吳叁桂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結果導緻明朝滅亡壹樣,當時也是開壹個小門。林宗男回憶,當初民進黨政府要上台時,裏面壹些官員認爲開個小門沒關係,當時就是他們極力勸阻。
林宗男:“隻要開壹個小門,他隻要進到公司裏面,不管紫光持股多少,他都會變成dominate(支配)的角色。當時國民黨進行國共合作的下場就能知道,很多人都無法從曆史中記取教訓。”
好大喜功? 紫光靠併購壯大 彎道超車卻翻車
中國大衆報業集團旗下的《海報新聞》上,壹篇探討“被申請破產重整,3000億芯片巨頭紫光發生了什麽?”的文章指出,紫光集團在全球擁有4萬名以上員工,是全球第叁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佔到全球SIM卡芯片市場份額的20%以上,也是中國領先的雲服務供應商之壹。
文章提及,從2013年以來,紫光集團發起了超過60起收購案。甚至在2015年還想控股台積電,但最終因審查、資金等問題未落地。
林宗男分析,台積電2016年赴南京設立首座12吋晶圓廠,恐怕也是受中國政府逼迫。林宗男提及台積電南京廠非常特別是台積電“全資”。中國常用中國巨大的市場做要挾,要求外國公司做技術移轉,來獲得不正常的競爭力。
林宗男:“那時中國的IC設計到台積電下單的量很多。所以我猜台積電南京設廠,是中國要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要求台積電做了這麽多生意,我覺得南京廠應該是當時妥協的產物。台積電當時爲了技術不會因爲到南京設廠而外洩,所以就要求100%自己經營。”
儘管如此,林宗男認爲還是有隱憂,因爲台積電在南京雇用當地人操作,或多或少營運、製造方面的機密信息,會隨着當地人離開流出。林宗男說,這也能解釋英文《電子時報》報導指出,美國已對台積電施加壓力,敦促台積電不要擴建旗下位於中國南京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則回應,“這是陸媒六月中的報導,目前適逢緘默期,不回應市場傳言。”
紫光負債2000億 中國救還是不救?
紫光專門靠購併“彎道超車”的公司,卻在短時間之內就迅速“翻車”。李忠憲認爲,壹個好大喜功、不從根源技術上去發展的公司會比較困難。“簡單講,中國騙子太多”。做IC設計要腳踏實地,去做try and error(嘗試錯誤)的事情。
李忠憲:“習近平會不會救紫光,這是壹個問題,因爲這是壹個指標。如果他不救,會影響他過去的談話以及政策部分。值得觀察的是,如果中國不救的話,代表中國的資金出了問題。”
紫光的公告預留伏筆,截至公告日債權人提出的重整申請是否被法院受理,以及紫光集團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確定性。